Manner“文学杯”出圈背后,杯子何以成为品牌的“超级媒介”?头条

饮品报/饮品报 / 2025-11-01
文学杯、香水杯、联名杯…… 饮品杯,被品牌玩成了“花”
饮品报

咖啡杯,成为新世代消费人群的“社交硬通货”!

从外卖袋到咖啡杯,“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‘鸡蛋’要领”。近日,文艺青年扎堆领的“新鸡蛋”是Manner的“文学杯”。极简杯身,黑白色调,加上米兰·昆拉德、豪尔赫·路易斯·博尔赫斯等文学大师的经典语录,让咖啡杯秒变移动的文学现场。

▲图源:Manner小红书账号 

01、Manner“文学杯”刷屏,咖啡品牌发行“社交货币”

为咖啡杯上的文字买单,这届年轻人是认真的。

社交平台上,年轻人排着队“认购”新杯子。有人被文案一击即中,称“既要咖啡因,也要精神食粮”;有人被设计美学折服,言“有质感的杯子遇上昆德拉,这波换装太成功”……

▲图源:小红书网友分享 

这是Manner与《Fantastic Man》杂志、时装品牌Thom Browne三方联名的诚意之作。除了联名饮品“提拉米苏拿铁”外,以白色为底、以几行小字点缀的极简杯身同样引人注目。“他无法在他目前所处的生活中,拯救他已经不在的生活”;“我可以海阔天空地‘幻想’,我可以随心所欲地‘想象’”……这些来自米兰·昆德拉与豪尔赫·路易斯·博尔赫斯的经典语录,以最朴素的方式印在杯壁上,却意外地击中了年轻人的心。

于消费者而言,握着这样一杯咖啡,仿佛也握住了对抗日常琐碎的精神武器——它不只是咖啡因的补给,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,一次审美的同频

联名活动上线后,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。买到杯子的消费者纷纷晒出精心拍摄的照片,配文“终于赶上了这波文艺浪潮”;而更多没抢到的用户则在线吐槽:“你知道减肥人士为了杯子点了拿铁发现是普通包装的绝望吗?”

▲图源:网友评论 

消费者蜂拥而至致使部分门店联名产品迅速售罄。对此,品牌方及时回应,在官方平台发文安抚:“由于售卖大幅超出预期,部分门店的联名咖啡包装及纸杯已陆续告罄。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活动体验,我们正在加急补充包装及纸杯库存!”这则回应将“缺货”巧妙转化为“热销”的代名词,进一步推高话题热度。

▲图源:Manner小红书账号 

而刷屏社交平台背后,是Manner以杯身为载体完成的一次高阶情绪调度。高级的杯身设计,文艺的文案表达,共同构成Manner辨识度极高的“社交货币”,让这一杯咖啡“握在手中,是姿态;分享出去,是暗号”。

02、饮品杯上的“花花世界”,四大“派系”争奇斗艳

当杯子成为饮品品牌与消费者对话的媒介,Manner的“文学杯”只是这场“杯具大战”的冰山一角。各出奇招的品牌们,已经在杯子上开辟出一个“花花世界”。

1、文案派:杯上有诗,字字戳心

Manner的“文学杯”在饮品界并不鲜见。

瑞幸“杯套文学”流行已久。从“茉莉小小,有自己的小小骄傲”,到“橙是远客,这一种,它和云南的四季都打过照面”,再到“世界上有超过7500种苹果,可她好像还是所有水果中,最没有性格的那一个。直到阿克苏,给了她一颗心”……

▲图源:瑞幸 

这些写在杯套上的文字,被网友夸赞为“超满分文案”。它们将每一款咖啡与水果的风味,编织成一个充满画面感的故事。在故事中,产品原料被赋予人格,品质的传达变得柔软而深刻;情绪也在字里行间悄然释放。这些被称之“瑞幸的浪漫”的杯套文案,让消费者对瑞幸的新品又多了一份期待。

2、色彩派:一色出圈,视觉霸屏

如果说文案是值得细品的诗,那么色彩,就是直给的视觉冲击。

瑞幸为其“蓝丝绒系列”拿铁打造的“瓦尔登蓝”包装,正是色彩营销的典范。静谧的天空蓝色调,呈现蓝丝绒纹理和渐变效果。通过冰沙质感的渐变效果和冷色调配色,瑞幸从杯子视觉上直观传递出冰咖的沁凉特质。这种色彩与产品、季节形成的高效联动,让该产品在2021年一经推出便引发打卡热潮。

▲图源:瑞幸官微 

喜茶在色彩运用上也堪称大师。无论是引发全民追捧的喜茶x Fendi “喜悦黄”,还是后续“酷黑莓桑”营造的暗黑美学,都成功将单一色彩打造成潮流符号。其中“喜悦黄”联名期,微博#喜茶FENDI联名 话题的阅读量更是突破4500万,同期还引爆人生的第一件Fendi是喜茶给的等多个话题。

▲图源:微博话题 

从瑞幸的瓦尔登蓝到喜茶的喜悦黄,不需要繁复的解释,仅凭一眼就能唤起共鸣——这就是色彩营销的魅力所在。

3、文化IP派:借力打力,共鸣破圈

在饮品杯的营销战场上,与文化IP联名堪称最经典的打法。品牌通过将热门影视、动漫、文学等IP的核心元素印在杯身上,不仅能瞬间唤醒粉丝群体的情感认同,更能借助IP的广泛影响力实现破圈传播。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。

奈雪的茶与现象级动画《中国奇谭》的联名,以“小猪妖的春天,翻过浪浪山”为主题,将萌趣角色和经典场景搬上杯身和包装,触动无数观众的童年记忆。联名上线后,粉丝争相收集全套包装,在社交平台掀起“寻找我的小妖怪”晒图热潮。这次合作不仅带来了销量的增长,更让品牌与“国漫崛起”的文化自信深度绑定,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内涵。

▲图源:奈雪的茶官微 

CoCo都可和经典动漫《火影忍者》及其同名手游的联动,推出4款经典角色IP联名款,消费者购买指定饮品或套餐可获得对应的周边产品,如角色主题杯、杯套、纸袋、镭射卡、挂件等。这种合作吸引了许多“火影迷”为了杯子与周边而去购买饮品。

▲图源:CoCo都可官微 

从国漫情怀到游戏社交,文化IP联名的魅力在于,它将单纯的消费行为转化为一种文化认同和圈层归属的表达

4、造型突破派:形成出奇,趣味加分

在很多品牌在图案、色彩上下功夫的同时,还有一些品牌开始在杯型上做文章。它们通过改变容器的物理形态,创造出兼具实用性与话题性的新奇产品。

比如挪瓦咖啡的“吨吨桶”。这款产品打破了传统咖啡杯的容量限制,以750ml的超大容量搭配便捷提手,精准切中了年轻消费者在运动、办公等场景下“畅饮解渴”的刚性需求。其独特的桶形外观和“吨吨桶”这个生动形象的名称,构成了强烈的记忆点,在社交媒体上引发 “晒桶”热潮。

▲图源:挪瓦咖啡官微 

快乐番薯的“超长杯”则另辟蹊径,通过纵向拉伸的杯型实现视觉上的突破;悸动烧仙草的“香水瓶”造型更是以经典款“祖玛珑香水”为灵感打造而成,上市当天就登上了产品热销榜TOP1……在这里,饮品容器成为一件实用且有趣的设计单品,在激发消费者猎奇心理的同时,也促进了产品传播。

▲图源:网络 

03、一只杯子的“变形记”,从小小容器到超级媒介

当杯子不只用来装饮料,还开始装文案、装色彩、装IP,甚至装下一个故事时,让我们不由地发问,这只小小的杯子,凭什么成为品牌撬动市场的超级媒介?

1、从“产品包装”到“社交货币”

杯子,本身就是品牌的移动广告位,它被用户带进地铁、办公室、朋友圈……因此,当消费者愿意为印着昆德拉语录的杯子排队,为一杯“FENDI黄”拍照时,这只杯子就完成了从产品包装到社交货币的蜕变。在这个过程中,杯子也升级为用户表达自我、寻找认同的情感连接器。

2、“情绪价值”的具体化和商品化

把杯子打造成社交货币,一是为了传播,二是为了承载消费者的“情绪价值”。于品牌而言,与其空谈情绪,不如把它变成可感知、可触摸的实体,杯子,正是这样一个“载体”。

Manner“文学杯”上的“生活在别处”,装的是年轻人对庸常生活的诗意出逃;瑞幸杯套上的“橙是远客”,装的是对远方风物的浪漫想象;喜茶与FENDI的联名黄,装的则是一份触手可及的奢侈品体验与身份认同。当这些情绪被统统装进“杯子”,品牌为消费者提供的情绪价值便实现了具体化和商品化的表达。

3、品牌人格化的名片

Manner用“文学杯”展示出它的文艺范,喜茶用“FENDI黄”表达它的潮流感,霸王茶姬用它的国风杯体现的东方魅力……在饮品界,每一只杯子都在无声传递品牌的价值观、审美。它和品牌的其他视觉符号、营销行动一起,共同构成了品牌的“性格”和“气质”,不断吸引“同频”的人消费。

4、线下流量入口和线上传播起点

当用户因为一只杯子举起手机拍照、在社交平台分享时,就完成了从线下体验到线上传播的一次跳转。每一次分享,都是用户为品牌做的二次创作和信任背书,源源不断地带来新的社交流量。

从被用户握在手中,到被主动晒进朋友圈;从单纯盛装饮品的功能载体,升级为表达审美与态度的情感载体——聪明的品牌们,已经将杯子从一个需要控制的“成本项”,巧妙转化为了能够创造品牌溢价的“价值项”。由此,一只只杯子便成为品牌与用户深度对话的窗口、传递价值观的媒介。

从Manner的文学杯到瑞幸的杯套诗,从喜茶的Fendi黄到挪瓦的吨吨桶,一只只小小的杯子,正在经历它们职业生涯的“高光时刻”。当一杯咖啡能陪你谈文学,一杯奶茶能替你秀审美,杯子营销的盛行也意味着,在今天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真正的营销高手,擅长在细微之处大做文章,把每一个与消费者接触的触点,转变成一场场对话的入口。

免责声明:1.饮品报遵循行业规范,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饮品报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饮品报www.yinpinbao.cn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饮品报或将追究责任;3.投稿请加小编微信yesreal或QQ1592055865。4.饮品报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,仅供用户免费查阅,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时性和有效性,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、延误、不准确、错误和遗漏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处理,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
扫码关注饮品报微信号


媒体官方合作